美艳女子亡命于交界岭,清朝升天化为女神!这是真实发生在漳州的一段传奇故事,讲述一位美女从凡人到神祇的转变。福建省南安西部大宇村,紧邻安溪县的交界岭,是清代两县的界线,岭的两侧分别坐落着邻近的村庄。岭上有座英姑墓,供奉的主神为女性,即漳州庄氏英姑,当地百姓尊称她为“漳州姑”。自清乾隆年间起,这座英姑墓前香火不断,吸引四面八方的信众前来敬奉。墓地建有亭台和雕像,经过多次扩建,形成规模宏大的民间信仰中心。这位漳州女子为何能在异乡成为女神?这与庄氏一生的坎坷经历紧密相关——她不仅美丽善良,更因母性坚韧,在荒野中独自接生,抱子而逝。交界岭下的两个村庄居民为之悲痛,集资厚葬,立亭建庙,将她尊为神仙。信徒日渐增多,祈求者多有灵验,信仰延续至今。
每当漳州人瞻仰这座漳州姑墓群,心中油然生出泉州人的宽广胸怀与善良正义。闽南人同根同源,情谊深厚。这座墓庙是一座典型的闽南风格建筑,由殿、亭、墓三部分融合而成。墓体采用闽南传统的交椅型设计,墓碑上刻着“灵应漳州姑墓”字样,碑的两侧装饰有云形翼饰。墓身覆盖着用整体辉绿岩雕刻的寿龟形象,前方有石雕案桌,供信众祭拜。墓园建筑工艺精湛,档次高雅。1994年修缮时,仅对墓体顶部进行加固保护,墓下结构保持了原貌。这位普通的漳州年轻少妇,在泉州地界却广受民间崇拜,背后定有不凡的故事……
展开剩余69%整座漳州姑墓被一座四垂式亭庇护,亭子采用闽南宫庙典型的拜亭样式,琉璃瓦顶,飞檐翘起如燕尾状。亭后为漳州姑神厅,正中央安放着漳州姑的神像,神态庄重,手抱婴儿,神情既坚毅又慈祥。亭的两侧各有小亭,分别安置着土地公与护界将军的神像,形同左右护卫。神厅后方另建观音殿,供奉观世音菩萨,两侧摆放十八罗汉佛像。整个墓园庄严肃穆,成为交界岭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如今,络绎不绝的游客和信众来到这里,祈福许愿,保佑平安吉祥。
如今的交界岭,“灵应漳州姑”也被许多年轻人视为爱情守护神,前来祭拜。她们在墓前虔诚上香,跪地祷告,掷杯求签,希望爱情降临或早生贵子。关于庄英姑的故事,虽无官方正史记载,但民间流传的版本虽有差异,姓氏、时间和地点却大致一致。清乾隆年间(1736-1795),漳州城中有位名叫庄英姑的女子,天生丽质,但父母早亡,童年由兄嫂抚养。庄家经营小本生意,英姑勤劳能干,掌管家务。有一天,她在店门口遇见一名倒地病重的年轻人,立即救助他,喂他热汤。醒来后才知此人是泉州南安的洪仔,流浪至漳州打工,病倒在店前。英姑心地善良,亲自煎药照料,使其康复。
洪仔被英姑美貌所吸引,谎称未婚,百般追求她,愿意当上门女婿,甘愿做伙计。婚后英姑怀孕,洪仔坚持要回家探亲。旧时路途艰难,途经交界岭时,英姑突感阵痛临产。洪仔谎称去找人帮忙,却狠心弃妻独自离去。英姑独自在荒野中,农历十二月的严寒中,自行接生,咬断脐带,产下一名男婴。母亲坚强,她抱着孩子坐在冰冷的土地上等待丈夫归来,竟坚持了整整七天。孩子先逝,母亲悲痛欲绝,最终含恨而终。母子双亡,交界岭震动了南安、安溪两县官府,初时无法查明情况,只得应两村里正请求,将母子就地厚葬。两县捕快继续追查其家人下落。
而洪仔回家后,发现家破人亡,妻子另嫁他人,四处寻觅无果,旧病复发。后来他来到英姑墓前,得知妻儿均已去世,痛哭失声,悔恨交加,恳求英姑原谅。岭下村民认出此人即负心郎洪仔,欲将其送官,洪仔羞愧逃跑,不幸跌崖身亡。村民得知母子的悲惨遭遇,既深感敬佩英姑的德行,也愤怒于洪仔的背叛,遂尊称她为漳州姑,以彰显她的德行虽配天地,却遭不幸。乡民怀念她,在墓前建亭供奉,每日焚香祭祀。英姑墓的灵验广为流传,香火日益兴旺,成为闽南民间重要的信仰中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亚配资-免费炒股配资-股票配资中心-配资策略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